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淨土法門修學綱要

淨土法門修學綱要

  本文探討之範圍為漢傳佛教中,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法門,即一般所說的淨土法門。此為除了大乘唯心淨土之外,所有淨土法門中流傳最為久遠而且普遍的法門。進入本文探討之前,先說明本文之題目,借以釐清探討的範圍

壹、淨土的定義
  自古以來在漢傳佛教中流傳最廣的淨土法門,是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法門為代表。然而亦有所謂的唯心淨土、天宮淨土(兜率淨土)、人間淨土等種種的說法。
  就法門的修行和修道者發願趨向的境界不同,因此有種種淨土法門修行的差異。而極樂淨土和唯心、兜率、人間淨土皆名之為淨土,其同中之異又在何處。極樂淨土何以流傳最為久遠普遍,其道理又是何在。為了釐清種種淨土的差異,因此先說明何謂淨土。我們且以淨土經論之說法,來說明淨土的定義。

阿彌陀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曰極樂。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觀無量壽佛經: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時韋提希白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佛說無量壽經:彌勒當知...汝及十方諸天人民一切四眾,永劫已來展轉五道,憂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絕,與佛相值聽受經法。又復得聞無量壽佛,快哉甚善吾助爾喜。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體、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裏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佛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為自然,次於泥洹之道。

總而言之,極樂淨土的特色是無有眾苦、超諸煩惱、遠離五濁,且以五濁言之。
西方淨土遠離劫濁,則無饑饉、疾疫、刀兵等小三災。更不論颱風地震、洪水土石流、氣候異常的酷暑嚴寒之現象。此是所謂人間淨土,所不能及之處。若謂世間眾苦充滿,我心寂靜安樂。此是唯心淨土、常寂光境,非是一般人間凡夫所能。凡夫世間是不能避免於大環境的變遷災難的。
  極樂世界遠離劫濁,又無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吹三禪的大三災。天宮兜率乃在欲界第四天中,難免受三災所侵。若謂我土常安然,此是法身菩薩之境界。以凡夫之心投生天界,而未證法性者,不能立刻便證到此種境地。劫末依然遭受此災,天界亦歸磨滅。
  超見濁則無外道二乘。極樂世界整個阿彌陀佛的世界當中,皆無外道邪見。而此人間中縱使我今道場佛寺,或是天宮淨土中有其正見。離我道場之外,或其餘二十七天亦有無數外道邪見。此即所謂見濁也。極樂國土全界無有外道邪見,故超見濁,此乃人間、天宮淨土所不能比也。
  西方淨土離煩惱濁者。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則無復貪恚愚癡煩惱之患。猶如漏盡阿羅漢,次於泥洹之道。此是極樂世界全體眾生所證,不同此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更何況是證阿羅漢果者,真可謂如鳳毛麟角矣。不是一切眾生皆無煩惱之患
  離眾生濁者。西方淨土無有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此界三惡道充滿,人天眾稀少,豈真可稱為淨土乎。
  離命濁者。極樂眾生皆是壽命無量,直至成佛。此界眾生就算是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命終依然墮入三惡道中。何況人間不到百年之命,比之於西方的無量壽命,雖朝生幕死之蜉蝣亦不足喻之也。又人生童年無知、老年衰殘,奔波營生、睡眠昏沈,時光已去大半,修道之時少矣。
  如以五濁之超脫無有,而定義淨土者。則人間或天宮之淨土,皆不得為比。亦不得稱之為淨土,只是少分比類而相似有淨土之一分功德而已。
  至於唯心淨土者。雖說五濁惡世當體即是寂光真境,當體而圓超五濁。然而能證得此土者,唯有法身大士、或證得真性之修行者。此在娑婆世界眾生中,乃極為稀有。而極樂國土遍界眾生,皆能超越五濁而證得淨土之境。若以極樂世界三輩往生、九品全收來比類,唯心淨土只能攝其上上之人。九品之中,猶有八分未得淨土之受。以其不遍於此世眾生之心,故不稱此世界為淨土。因為唯心淨土雖常安樂,而大部分眾生卻不覺不知也。

貳、淨土的利益
  淨土之利益無量,依經典所說約略如下:
阿彌陀經云: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無量壽經云: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又云: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佛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為自然,次於泥洹之道。
  簡單來說有三點。一者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遠離生老病死眾苦所纏。二者皆得阿鞞跋致,於佛道智慧住不退轉。三者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無煩惱眾苦者,可比類前說之五濁可知。在此則只約阿鞞跋致、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來說。往生極樂世界所得之不退轉,古來大德所說約有三種。一者位不退。決定證入三乘聖道,不退墮為凡夫,不退出離三界生死之心。二者行不退。於一乘菩提之道決定不移,不退於二乘。三者念不退。念念相續、心心無間照見真性,無有一毫妄想失念。以得三種不退之故,又以壽命無量,因此能夠一生即至等覺菩薩、一生補處之位。
  而五濁惡世修行多有退緣,雖經多劫難得不退。此世修行之退緣有無量無邊,總說則有煩惱障、業障、報障。又五種濁惡即是障礙。若以常人容易遇到者約有幾種。一者環境依報之障。如冬寒夏暑、水旱災禍、山河險阻等,皆能障礙間斷修道之心。二者人事紛擾之障。如親眷牽纏,怨仇相對,外道惡見擾亂正見等,皆能障礙修行。三者色身正報之障。勤求衣食、衰老疾病,分段生死壽命短促。經過死亡轉生之後,萬人之中難有一人能知前世之因。正念不能相續不斷,修行時有時無,此即所謂隔陰之迷出胎之昧。有人說此事不足為懼。然現見萬人之中難有一人,能於出胎之後不昧前世之因,能夠念念相續。縱使有之亦是少之又少。豈能如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住不退轉。乃至直至成佛,中間永不間斷。即經中所謂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行於菩提之道,此即淨土之利益也。

參、淨土法門之意義
  依於前面之討論。如果就其殊勝之利益而言,西方極樂淨土是超乎於人間淨土和天宮淨土之上的。如果就其廣大的利益而言,則是超過唯心淨土攝受眾生之範圍。由於此原因,極樂淨土為漢傳佛教中最被推崇的淨土法門。也是流傳最久遠、最廣大的淨土法門。因此本文即以西方極樂淨土,為探討之對象。
  其次所謂的淨土法門,應可從兩方面解說其意義。第一,所謂淨土法門乃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法門。換言之修此法門,是為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以往生西方為目標的法門。譬如九品往生中下品往生者,臨命終時眾苦聚集、地獄相現。經由善友勸導,只以求離苦之心,希望得到阿彌陀佛之救護,而往生於無有苦患的極樂世界。此即以稱念佛名、求佛接引為往生淨土之法門。
  第二,所謂的淨土法門,並不只是為了離苦得樂而求生淨土。乃是為了成就佛道、廣度眾生而求生淨土。換言之不只是為了往生淨土,而是為了成佛道。如此則往生淨土,乃是成就佛道之法門。也就是說淨土即是法門,淨土是成佛的法門。不同前者以稱念佛號、求佛接引是往生淨土的法門。
  第一種求離苦而願佛接引往生者,如觀經下品往生的眾生,韋提希夫人不願住此濁惡之世。彌陀經說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無量壽經之離五痛五燒。而第二種為成就佛道而求生極樂者,有以下之經證: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往生論:何者菩薩巧方便迴向。菩薩巧方便迴向者,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是名菩薩巧方便迴向成就。 
  註:案王舍城所說無量壽經。三輩生中雖行有優劣,莫不皆發無上菩提之心。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是故言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眾生苦故。住持樂者,謂彼安樂淨土,為阿彌陀如來本願力之所住持、受樂無間也。凡釋迴向名義,謂以己所集一切功德,施與一切眾生共向佛道。巧方便者,謂菩薩願以己智慧火,燒一切眾生煩惱草木。若有一眾生不成佛,我不作佛。而眾生未盡成佛,菩薩已自成佛。譬如火木忝,欲摘一切草木燒令使盡。草木未盡,火木忝已盡。以後其身而身先,故名巧方便。此中言方便者,謂作願攝取一切眾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彼佛國即是畢竟成佛道路、無上方便也。

從以上經論可知極樂淨土乃是成就佛道的最勝方便如華嚴經云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也就是說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夠快速圓滿成就普賢大願能夠成就普賢大願即能夠快速圓滿無上菩提因此說往生極樂淨土或說極樂淨土本身之功德即是快速成佛之法門此即所謂淨土即法門
  總結所謂的法門可以用上面兩種分之一者以自身求生極樂、離苦得樂為目的以稱念佛名、求佛接引為法門二者以究竟成佛為目標以極樂世界之殊勝功德能夠快速修行普賢大願為法門即以極樂淨土為法門圓滿無上正覺為目的此可用法華經的化城與寶所為喻。以究竟一乘而言,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二乘之化城,其實乃是為一乘之寶所也。極樂世界可喻為化城,而為了究竟一乘,極樂化城即是達到佛果寶所的無上方便也。因此不可說淨土只是方便之法,如果但求離苦得樂,不明一乘之法,可以非責其只是方便之法。如果依於一乘之法,發菩提心求無上佛果,以極樂世界為成就圓滿佛果之無上方便,則此方便即是究竟。唯摩詰經所謂:有慧方便解,即是此也。方便是為了究竟一乘。

淨土法門修學綱要
淨土法門一般又稱為念佛法門即是以憶念稱名觀想等方法依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成就之功德攝受以念佛者之佛性與願心為因以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為增上緣得到彌陀接引而往生極樂國土如下引據淨土經典讓我們易於了知淨土法門修學之綱要

楞嚴經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觀無量壽佛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佛說此語時,尊者目連,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銷除...。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遶。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如同以上所說。不論是憶念、觀想、稱名、歡喜信樂、淨業三福、發普賢願、功德迴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彼國,此人臨終亦得往生極樂世界。若能如是信願修行者,如同釋迦世尊所言: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又云:已發願者已生,今發願者今生,當發願者當生。又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智者大師云:彌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修種種淨土行法皆得往生淨土也。

伍、結論
  欲得往生淨土有種種之修法,古德云信願行是三資糧,依此而行皆得往生。因此依何方式而修淨土法門,可以依個人的相應喜樂而抉擇之。又古大德云:稱念一句阿彌陀佛往生淨土,是方便中的方便。然誤解之人多批評只取一法,而捨無量法門。今為平衡彼此見解的差異,個人依於淨土經論的原意,做一點補充說明。如果以執持名號為方便中的方便,則應當明白方發菩提心乃是學佛者,根本中的根本。如果忘記菩提心為一乘之根本,難免持名念佛被人斥為方便,此即無慧方便縛也。反之若能不失菩提心,則任何一法門一功德皆可成就菩提,此是有慧方便解。則持名念佛即是方便中的究竟方便。又如有人斥責大乘法中太多方便而無佛法根本,譬如說拜懺、念佛、誦經、法會、布施供養等。不知古大德立此法是有慧之方便也。
  方便不是過是,無慧才是縛,有慧則能解。如果依維摩經所說,單單只有智慧亦會有縛,何以故。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方便與智慧必須同時圓具,因此念佛人不可不發菩提心、願求智慧願度眾生也。且與大眾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